DeepSeek:技术民主化的先锋,还是搅局者?
引言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未来。" —— 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2022年,OpenAI 的 ChatGPT 横空出世,以其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瞬间点燃了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狂热。这场由大型语言模型(LLM)引发的技术浪潮,犹如一场"技术爆炸",不仅让大众惊叹于 AI 的潜力,更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认知。从那时起,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入战局,竞相推出更强大、更经济的 AI 模型,试图在这场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性能的不断提升,似乎预示着一个触手可及的 AI 普惠时代。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场技术盛宴的核心——大语言模型本身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参与者众多,但真正能被称为"现象级"的,似乎只有 DeepSeek 一家。 这家被誉为 "AI界拼多多" 的公司,以其惊人的低成本和开源策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技术民主化"的先锋。那么,DeepSeek 的爆红仅仅是因为价格优势吗?它真的能撼动现有 AI 格局,成为颠覆性创新的代表吗?还是说,它仅仅是技术巨头竞争格局中的一个搅局者?本文将深入探讨 DeepSeek 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剖析其在全球 AI 领域迅速崛起的真正动因,以及它为整个行业带来的启示。
创新者的窘境
商业学者克里斯坦森在 97 年发表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颠覆性创新不是偶然的,而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自 OpenAI 于2022年发布 ChatGPT 以来,公众首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聊天机器人,仿佛"技术爆炸"一般,在惊叹于其智能的同时,也激发出了整个社会对AI技术发展的普遍兴趣。随着各大人工智能巨头如 Google、Meta、Microsoft 等入局,行业领先者们不断持续开发出更强大的AI模型,同时不断降低边际成本,试图在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例如,OpenAI 的 GPT-4 系列模型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便宜(如下图,2 年单位成本降低至 240 分之一),而性能也不断提升。这是技术发展所带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降低的必然趋势。
近期,随着有号称 "AI界拼多多" 的 DeepSeek 入场,这个成本进一步被大幅降低,其远低于 OpenAI。 DeepSeek V3 模型的成本仅为同等级别 OpenAI 4o 模型的二十分之一,R1 模型更是惊人地低至 OpenAI o3-mini 的大约十分之一! 这种价格差距,用 "震撼" 来形容毫不为过。 如果把 OpenAI 的模型比作豪华轿车,DeepSeek 的模型就像经济型轿车,虽然性能有所差异,但价格优势足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模型 | 输入费用(每百万tokens) | 输出费用(每百万tokens) | 备注 |
---|---|---|---|
OpenAI o3-mini | 1.10美元 | 4.40美元 | 最新推理模型,性能提升,价格仍较高 |
OpenAI o1 | 15美元(未命中)/7.5美元(命中) | 60美元 | 旗舰模型,适合高端场景 |
OpenAI GPT-4o | 2.5美元(未命中)/1.25美元(命中) | 10美元 | 适合复杂任务,性价比中等 |
DeepSeek V3 | 0.14美元(未命中)/0.014美元(命中) | 0.28美元 | 高性能、低成本,性价比极高 |
DeepSeek-R1 | 0.14美元(未命中)/0.55美元(命中) | 2.19美元 | 开源模型,价格仅为OpenAI的2%-3.6% |
那么,火爆全球的 DeepSeek,将成本打得如此之低,它是否可以被称为《创新者的窘境》中所谓的"颠覆性创新"?很可惜,如果仅从模型性能来看,目前要将 DeepSeek 完全定性为性能上的颠覆性创新还为时尚早。。根据专业评测来看,DeepSeek 的推理模型 R1 跟 OpenAI 的 o1 模型差别不大,甚至没有超过 ChatGPT-4o(如下图)。除了价格优势以外,DeepSeek 跟其他主流大语言模型似乎并没有什么显著的竞争优势。此外,DeepSeek 的 R1 推理模型(Reasoning Model),也并不是它一家独有的,而是最初由OpenAI研发出来(o1系列)。而且,如今各大主流AI企业都在跟进推理模型,例如Google 的 Gemini 2.0 Flash Thinking 和 OpenAI 的 o3-mini。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DeepSeek 开源且极低成本的推理模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推理模型的出现提升了效率,而 DeepSeek 的开源策略则让这项技术红利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DeepSeek这家公司成为全球AI领域中现象级的热门大语言模型呢?
技术民主化
笔者认为,DeepSeek 的爆红跟它的开放策略有着紧密联系,而这直接导致了技术民主化(Technology Democratization)。技术民主化,意味着先进技术不再为少数巨头所垄断,而是以更低的门槛、更低的成本,普及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最终提升整体社会福祉。它通常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使用门槛以及更高的普及率和社会价值。
第一,从前面一张LLM Arena图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大语言模型绝大多数(诸如 Google、OpenAI 甚至阿里巴巴的 LLM)都是闭源的,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要收费;而仅有 DeepSeek 这独一家是采用的开源许可,而且是几乎无任何限制的 MIT 开源许可,让每个都有机会打造自己的推理模型。这种开源许可,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中小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开发者都能参与到 AI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中来。第二,DeepSeek 在发布 V3、R1 模型都没有藏着掖着,不仅开源了模型权重,还将模型训练细节通过技术论文做了详细公开,以至于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复刻或部署基于 R1 的推理模型,任何企业、研究人员都可以快速部署使用 R1,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研究使用推理模型的门槛,从而有利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第三,DeepSeek 在硬件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做了很多技术创新,从而大幅降低了模型训练成本,并提供了非常低廉的 API 服务,这让很多应用开发者可以快速接入强大的大预言推理模型,这有利于整个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发展。低成本的 API 服务,则进一步降低了 AI 应用的开发成本,让更多开发者能够负担得起先进的 AI 技术,加速了 AI 应用的普及。
历史必然性
DeepSeek 的开放策略与微软在 PC 时代的路径形成了历史性的呼应。 20 世纪 80 年代,当苹果坚持封闭的软硬件生态时,微软选择开放 Windows 系统并授权给各大硬件厂商,这种策略直接催生了兼容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价格从奢侈品降为大众消费品。 当年,苹果坚持软硬件封闭生态,导致 Mac 电脑价格高昂,难以普及。 而微软开放 Windows 系统,授权给康柏、戴尔等硬件厂商,迅速催生了庞大的兼容机市场。 兼容机不仅价格大幅降低,还拥有更丰富的硬件选择,迅速占领市场,最终使得 PC 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据统计,1985-1995 年间全球 PC 普及率增长 800%,其中 70% 的增长就来自于兼容机市场! 这种技术民主化不仅改变了产业格局,更重塑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源正在重演这场革命。DeepSeek 采用的 MIT 许可模式具有特殊意义:相比 GPL 等"传染性"协议,MIT 允许商业闭源二次开发,这实际上构建了"开源-商业化"的正向循环。 MIT 许可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鼓励开源共享,又允许商业闭源二次开发。 这种 "开源但不排斥商业" 的模式,巧妙地构建了一个 '开源 - 商业化' 的正向循环。 开源社区的贡献加速了技术迭代,而商业化的成功又反哺开源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种模式的成功早有先例——Linux 内核采用 GPL 协议,而 Red Hat 通过开源系统构建了年收入 34 亿美元的订阅服务。 Red Hat 公司就是开源商业化的典范。 它基于开源 Linux 系统,提供企业级的技术支持、安全更新和管理工具,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订阅服务体系,年收入高达数十亿美元。 Red Hat 的成功证明,开源并非意味着免费,而是可以通过构建服务生态,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DeepSeek 的实践表明,AI 领域的开源不仅不会削弱商业价值,反而能通过生态扩张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DeepSeek 的开源策略,或许也能从中借鉴 Red Hat 的经验,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商业化路径。
结语
DeepSeek 的市场策略,犹如在既有 AI 市场格局中投下了一颗"低价炸弹",其效果立竿见影。 当部分行业巨头仍奉行 "高定价、高利润" 的商业模式,并试图通过技术壁垒和生态封闭来巩固其市场地位时,DeepSeek 却反其道而行,以近乎 "颠覆性" 的低成本和开放姿态,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开发者的目光。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市场策略,无疑给那些习惯于 "温水煮青蛙" 式渐进创新的传统厂商,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然而,市场竞争的本质是长期博弈。 DeepSeek 能否持续保持其低成本优势? 开源模式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反哺其商业化进程? 这些问题仍然充满变数。 可以肯定的是,DeepSeek 的出现,已经迫使整个 AI 行业重新审视 "技术普惠化" 的价值,以及 "开放生态" 的潜在优势。 至于最终的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或许将取决于各方厂商能否打破路径依赖,展现出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战略智慧,而不仅仅是固守既有的 "舒适区"。
社区
如果您对笔者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加笔者微信 tikazyq1 并注明 "码之道",笔者会将你拉入 "码之道" 交流群。
特别鸣谢
感谢 DeepSeek 和 Google Gemini 对本文的贡献!本文的部分内容由 AI 润色撰写。